作者/凱斯 饃王
編輯/章魚
「有損國格」。
7月8日,大連工業(yè)大學在官網發(fā)布的一則處分公告,把這四個字送上熱搜。
與此同時也把「有損國格」這頂帽子扣在了一個女大學生頭上。
這份通報的全稱是《關于擬給予李XX同學開除學籍處分的公告》,公告的標題和抬頭兩次出現李同學的全名。
〓 為方便閱讀,此公告截圖將在本文中多次出現。
公告開頭明確指出,開除學籍處分是鑒于李同學2024年12月16日的不當行為造成惡劣的負面影響。
公告中所指的這件事,因與性有關,所以伴隨著李同學的全名飛速在互聯網擴散傳播。
這則公告,也因引用的處罰條款中含有“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的字眼備受爭議。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李同學的全名和桃色新聞,以及“有損國格”的判詞四處流竄,引發(fā)了前所未有的討論,討論的焦點有二:
一、大連工業(yè)大學是否有權用「有損國格」定義李同學?
二、輿論多次公開提及李同學的全名,是否侵犯了李同學的隱私?
截至稿件發(fā)出之前,我們都沒在互聯網上看到李同學本人的任何公開回應。
但關于李同學的所有討論,都已經繞不開「私德有虧」和蕩婦羞辱了。
學校是否有權說學生「有損國格」?
這一切,要從去年年底說起。
當時,烏克蘭電競選手Zeus在來華參加比賽期間,與一名還在上大學的中國女孩發(fā)生了關系。
而事后,Zeus在未經許可的前提下,擅自將兩人未打碼的私密視頻發(fā)到了粉絲群里,并據傳宣稱:
“中國女孩比巴西牛排廉價?!?/p>
由于Zeus并沒有遮擋該名中國女孩的臉,所以一些網民很快就通過互聯網確定了該女孩的年齡、姓名和所在高校。
網民們還扒出該女孩明明有男朋友,還主動飛到上海與Zeus相見。
至此,該女孩便被扣上了“私德有虧”、“崇洋媚外”的帽子,引發(fā)了一輪道德討伐。
原本,事情到這里便告一段落了。
然而半年后,女孩所在的大連工業(yè)大學在官網發(fā)布了對她的處分公告。
公告的內容概括起來只有八個字:行為不當,開除學籍。
根據學校公告給出的兩則參考規(guī)定,網友們推測李同學被處分依據有二:
其一,她疑似學業(yè)未完成,依規(guī)應予退學;
〓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三十條第六款
其二,該女孩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
〓 《大連工業(yè)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guī)定》第十九條第六款內容包含有損國格
而就是這第二點,徹底點燃了輿論。
讓大眾不解的是:
一個中國女孩,被一個烏克蘭男人拍下不雅視頻后,有意發(fā)到網上。
在整個過程里,女孩到底是哪一點有損了國格?
與此同時,大眾不解的另一個點是:
女孩和Zeus的性行為,是否可以被定義為不正當關系?
雖然網傳女孩有男友,和Zeus發(fā)生性關系是出軌,但截至發(fā)稿前我們并沒有找到這個傳說中男友的任何信息和該“男友”對此事件的任何表態(tài)。
我們找到的唯一依據,來自未經女孩同意發(fā)布女孩視頻的Zeus。
他在社交媒體的發(fā)文中表示:“后來,我發(fā)現那個女孩正在談戀愛”。
連發(fā)兩條帖子澄清后,Zeus就迅速隱身了,哪怕其行為儼然已經構成傳播淫穢物品。
多說一句,Zeus這個人,在不雅視頻這方面已經是慣犯了。
因為在俄語和英語媒體的報道中,他先是在中國比賽時利用約會軟件獵艷女孩,之后又在直播間里與多名泰國或印尼的女孩進行親密互動,他甚至還想花100萬印尼盾(約合450元人民幣),讓當地的女孩剃禿頭給他看。
用烏克蘭女記者Diana Fedchenko的話來說,Zeus在直播里對亞洲女孩的調笑與羞辱,證明他是個“徹頭徹尾的道德敗類”。
而李同學本身,至今未對學校處分和是否有男友做出回應。
退一萬步講,即便李同學當時確實處在一段關系中,因為輿情的發(fā)酵,校方將女孩與外國人之間的交往擴大定性為“不正?!薄?/p>
《大連工業(yè)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guī)定》第十九條第六款內容是否合理也依然值得探討。
細看該規(guī)定的第十九條,你會發(fā)現不僅“與外國人交往”出問題要被嚴肅懲戒,真要依據規(guī)定,在“學習期間發(fā)生未婚性行為”,最低也要被記過處理。
但在公告里,校方卻繞避開這點,選擇了更有指向性的“有損國格、校譽”作為處分李同學的重要依據。
這樣的引用,讓不少網友感到困惑。因為一次生活作風的“問題”,就斷送了她的整個大學生涯,這種懲罰力度實在有些過于沉重了。
即便拋開這些爭議,光從法律的角度看,大連工業(yè)大學似乎也沒有權力將該女生開除學籍。
開除學籍和退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單方面懲戒性的,而后者則是雙方有自主選擇權的。
大連工業(yè)大學所援引的規(guī)章最多就只和退學有關,無法達到開除學籍的程度。
就算網傳屬實,對男友不忠李同學真的在私德上有問題,那作為一名成年的未婚女性,李同學也有性自主權,其行為也沒有違反《民法典》中對伴侶忠誠的要求。
而校園的規(guī)章,始終都不能凌駕在法律之上。
當然,到這個階段,該事件其實還僅停留在校方與學生個人之間。
而在相關的報道介入,熱搜詞條生成后,一切就開始往一個更不可控的方向發(fā)展了。
一個女大學生的隱私
是如何被反復侵犯的?
故事“加速”的節(jié)點,正是帶有李同學全名的退學通知,和她的照片被曝光的瞬間。
在那之后,輿論便開始一次次侵犯李同學的隱私。
首先泄露并侵犯她隱私的,就是她所謂的偶像Zeus。
迫于輿論壓力,事件男主角Zeus在社交媒體發(fā)帖稱,自己確實在互聯網上發(fā)布了一些視頻,當時他只覺得那是生活中的正常時刻。
并針對網傳的備受爭議的Zeus出軌情節(jié)做出解釋,用他的原話說:“我沒有結婚,沒有戀愛——關于妻子或家庭的謠言都是假的。”
幽默的是,Zeus確實沒有妻子。
但把他的社交平臺賬號往前翻一個月,就能發(fā)現他有一個接近20歲的女兒。
每個月,他都要發(fā)布多張照片和文字鞏固自己的“愛女人設”,以此討得粉絲們的歡心。
除此之外,這位業(yè)余生活“豐富”的退役職業(yè)選手,已經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過與各國女性粉絲的親昵視頻,其中大多沒有得到當事人的同意。
〓 這位選手的社交平臺充斥著女性照片。
在網友們關于Zeus和李同學的討論發(fā)酵到外網后,Zeus兩次發(fā)文澄清。
第一次稱自己沒有妻子,第二條則在開篇嚴正聲明:
“我從來沒有說過中國女孩好追。”
但很快,就有網友在評論區(qū)發(fā)布了他曾經的視頻截圖,字幕赫然寫著:
“中國女孩像巴西牛排一樣便宜?!?/p>
前后的極速反轉,讓Zeus被網友怒斥為37歲的“侵犯隱私慣犯”。
如果說李同學隱私被侵犯的源頭是Zeus擅自公布的視頻,那么大連工業(yè)大學的實名處分公告,則被網友質疑是二次侵犯隱私。
中國多數高校的《學生違紀處分條例》中都明確表示,對 “記過及以上處分”(如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的通報需公布全名。
而 “警告、嚴重警告” 等較輕處分可能僅在小范圍(如學院內部)公布或不公布全名。
如果單從“擬退學”的處罰規(guī)格來看,校方公布李同學全名的做法是合乎規(guī)則的,因為“退學”的處罰力度明顯比“嚴重警告”更強。
但公告的內容和后續(xù)的輿論依然引發(fā)了一場互聯網關于實名公告的討論:
“全實名待遇”,是李同學必須承擔的嗎?
讓網友們覺得公告具有引導和暗示的文案,來自公告的開頭。
在給出處罰依據之前,公告開篇率先給出一個極為精確的時間:2024年12月16日。
隨后校方給出嚴厲的評價:不當行為,惡劣的負面影響。
在互聯網的頻繁審視之下,這樣的判詞加上上文拆解過的極具爭議的校規(guī),能否稱得上一份公正的公告依然存在爭議。
在網友們看來,當“和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和“學校規(guī)定的不能完成學業(yè)”同時出現在退學原因上時,大連工業(yè)大學似乎擁有了一個“攻防兼?zhèn)洹钡淖罱K解釋權。
海量的互聯網討論認為這條公告存在問題:如果有人問,有損國格是如何界定的?學校是否有權干涉學生的私人生活?學校就告訴你,李同學主要是因為長期無故曠課而被退學的。
但如果有人問是不是只因為長期曠課?學校又要高深莫測地告訴你,是因為2024年12月16日的不當行為。
很快,又有網友發(fā)現,大連工業(yè)大學不是第一次處理類似事件了。
早在2010年,剛剛從輕工業(yè)學院轉形成大連工業(yè)大學時,一名在校的大四女生就被她的攝影師前男友拍攝不雅視頻后惡意上傳到網絡。視頻的傳播導致她的職業(yè)生涯和往后余生陷入困境,學校的風評也受損。
這就是曾經火爆一時的“獸獸門”。
事件最終爆發(fā)時,受害女生已經離開學校半年。因為當時社媒的不發(fā)達,風波過后,很少人記得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了沉默的高校?;蛟S自那以后,大連工業(yè)大學才在校規(guī)上強化了“男女不當交往”的條例,意在從校內徹底杜絕此類事件。
然而,類似的案例再次出現,大連工業(yè)大學的公告沒能經得起互聯網的審視。
不過,這還遠不是李同學隱私最后一次被侵犯。
時至今日,關于她的每次實名討論,都在一次次侵犯她的隱私。
在互聯網,除了公眾人物,很少有新聞事件的主體是實名出現的。
就連殺人犯、強奸犯這種違法犯罪性質極為惡劣的主體,在警方通報和報道中也常以嫌疑人甲某某、乙某某的形象出現。
甚至只有確認死刑的公告,才會完整寫上犯人的姓名。
但僅僅是陷入“私德是否有虧”的爭議后,李同學的姓名、照片、學校等隱私信息就被瘋狂傳播。
在各種花邊新聞的包裹之下,她的隱私被侵犯了一次又一次。
私密視頻被他人上傳網絡后,所有的傷害都指向了被迫實名的李同學。
而這樣大范圍的討論,將隱私侵犯的深度和廣度拉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截至發(fā)稿之前,李同學都未曾回應輿論的任何爭議,但「私德有虧」的標簽已經在海量討論中跟她死死綁定。關于李同學是否有男友,至今無可靠信源。傳說中的男友,也并未就此公開表態(tài)。
但一個女大學生和外國人的私密視頻,加上雙雙出軌的傳言、高校的割席和開除公告,這個故事已經足夠精彩。
當人們開始用一個污名化標簽對整件事蓋棺定論,也就意味著人們放棄了對受害者的共情,放棄了對事件真相的追問。更意味著放任了那位有著“無可推卸主要責任”的加害者,繼續(xù)逍遙在輿論和法律之外。
一個女大學生的隱私如此輕易地被侵犯了一次又一次,這絕不是什么無關痛癢的小事。那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私德有虧」,被實名放在審判席上,成為全網批判的焦點。
哪怕這個私德有虧的故事里,充滿了未經證實的細節(jié)。
但只要它足夠精彩,就有可能成為新時代的浸豬籠。
上一篇:反思外賣大戰(zhàn):警惕被補貼催熟的“虛假繁榮”
下一篇:沒有了